铁死亡是一种铁离子驱动的脂质过氧化介导的新型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与凋亡、坏死和自噬不同。肿瘤细胞顺利获得乳酸代谢抑制铁死亡:一方面,乳酸促进ATP生成、抑制AMPK,激活SREBP1-SCD1轴,增加单不饱和脂肪酸取代多不饱和脂肪酸,降低脂质过氧化;另一方面,乳酸经MCT1/4外排,营造免疫抑制微环境,阻碍T细胞功能。葡萄糖是乳酸生成的上游,理论上葡萄糖氧化酶(Gox)可顺利获得消耗葡萄糖、减少乳酸并产生H₂O₂来抑制肿瘤,但单独使用Gox疗效受限,因为肿瘤细胞高表达GLUT1,持续摄取葡萄糖;且天然Gox稳定性差、半衰期短、免疫原性高、毒性大,难以直接应用。尽管纳米药物可共载药物并响应微环境释药,但单一响应易误伤正常组织,而“AND”逻辑门纳米系统虽提高选择性,却因肿瘤信号弱而触发不足,限制了疗效与安全窗口。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科研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范克龙、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党晓卫和Ying Cui团队构建了“AND”逻辑门控纳米反应器NR@Cur@Gox,将姜黄素(Cur)与Gox共载于一体。该纳米系统在生理pH的正常组织中保持疏水关闭状态;到达酸性肿瘤细胞后,PC6A质子化增强膜通透性,葡萄糖进入核心被Gox分解为H₂O₂和葡萄糖酸;局部高浓度H₂O₂触发纳米载体自毁,释放Cur和醌甲基化物。Cur抑制GLUT1表达,阻断葡萄糖摄取和乳酸化,并协同醌甲基化物耗竭谷胱甘肽(GSH)。顺利获得葡萄糖剥夺、H₂O₂累积与GSH耗竭,激活AMPK-SREBP1-SCD1-LPO和ROS-GPX4双轴,协同诱导铁死亡。饥饿与铁死亡联合引发强免疫原性细胞死亡,促进CD8⁺ T细胞增殖,降低Treg和M2-TAM,逆转免疫抑制微环境为“热”肿瘤,显著抑制胰腺癌移植瘤生长,并在与抗PD-L1联合应用时进一步增强免疫治疗效果,实现了“最大疗效-最小副作用”的代谢干预策略。相关研究在2025年6月26日以“An ‘AND’ Logic Gate Nanoreactor for Metabolic Remodeling in Starvation-Ferroptosis-Immunotherapy of Pancreatic Cancer”为题发表于《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DOI: 10.1002/adfm.202502221)。
图1 一种“AND”逻辑门控纳米反应器(NRs@Cur@Gox)的自组装及其“AND”逻辑药物释放、顺序pH激活与ROS自焚降解机制,顺利获得代谢重塑在肿瘤部位协同饥饿-铁死亡-免疫疗法
(1)pH-ROS双响应纳米反应器的制备与表征
DLS与TEM(图2A)显示NRs为均匀囊泡,仅在pH 5.5+1 mM H₂O₂出现双峰并粒径增大;ζ电位(图2B)在此条件下由−10 mV升至+18.2 mV;GSH探针(图2C)仅在pH 5.5+H₂O₂组GSH显著降低,证实QM释放。载药NRs@Cur@Gox释药实验(图2D–F)表明,Cur与Gox在pH 7.4或单一刺激下释放<40%,而在pH 5.5+H₂O₂或+葡萄糖条件下分别约90%与85%,实现“AND”逻辑门控精准释药。
图2 NRs@Cur@Gox表征。(A)不同溶液中NRs尺寸分布(插图TEM);(B)zeta电位;(C)QM消耗;(D)释放机制;(E-F)不同溶液中Cur与Gox释放曲线;(G)NRs@Cur/NRs@FITCGox细胞内摄取CLSM;(H)FCM分析
(2)双药纳米反应器重塑PC糖酵解-乳酸轴
细胞摄取实验(图2F–G)显示,游离FITC-Gox几乎无绿色荧光,而NRs@FITC-Gox在2 h和4 h的摄取率分别达75.0%与82.1%;同样,NRs@Cur的摄取效率在2 h为82.6%,显著高于游离Cur的62.5%,4 h时分别为91.2%与72.4%,提示纳米载体显著提升细胞内递送效率。机制研究(图3A–C)表明,GLUT1–乳酸–MCT4轴的抑制可下调AMPK–SREBP1–SCD1信号,减少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过氧化,从而阻断铁死亡。代谢分析(图3D–E)进一步证实,NRs@Cur处理使胞外葡萄糖水平升高并降低胞内葡萄糖与乳酸,NRs@Gox则同时降低胞内外葡萄糖并促进乳酸外排,而两者联合(NRs@Cur@Gox)可进一步降低葡萄糖及乳酸水平。胞内酸度检测(图3F–H)显示,随着乳酸减少,胞内酸化程度下降,其中NRs@Cur@Gox组荧光信号最低,表明其在调节糖乳酸代谢及改善胞内酸化方面具有最显著效果。
图3 NRs@Cur@Gox诱导饥饿与铁死亡的机制示意图。(A)葡萄糖转运驱动的饥饿抗性与免疫抑制微环境;(B)NRs@Cur重塑饥饿抗性;(C)NRs@Cur@Gox协同促进饥饿-铁死亡并逆转免疫抑制;(D–F)细胞外与胞内葡萄糖、乳酸及pH值变化;(G–H)胞内pH的CLSM与流式定量;(I–J)胞内LPO的CLSM与流式定量;(K)饥饿-铁死亡轴蛋白Western印迹;(L)MCT4、GLUT1、GPX4免疫荧光;(M)线粒体bioTEM
(3)铁死亡
活性氧荧光探针检测(图3I)显示,NRs@Gox、NRs@Cur及NRs@Cur@Gox处理均可诱导细胞产生明显绿色荧光,其中NRs@Cur@Gox组脂质过氧化(LPO)水平较对照升高约3.6倍(图3J)。进一步的分子机制分析(图3K–L)表明,NRs@Cur@Gox显著激活AMPK信号并上调SREBP1–SCD1通路,同时抑制GPX4表达、升高ACSL4水平;免疫荧光结果亦显示MCT4和GLUT1下调、GPX4显著降低。超微结构观察(图3M)可见线粒体体积缩小、嵴结构消失及外膜破裂;JC-1染色结果提示该组红色荧光最弱、绿色荧光最强,表明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下降。
(4)体外抗肿瘤
血液相容性检测(图4A)显示,NRs在200 µg mL⁻¹浓度下未引起溶血反应。细胞活力测定(图4B)表明,PBS组在24 h和48 h的存活率接近100%,NRs@Cur组分别为61%和52%,NRs@Gox组为88%和95%,而NRs@Cur@Gox组最低,仅为50%和35%,其联合指数接近1,提示Cur与Gox协同致死效应有限。细胞增殖与死亡染色(图4C)结果显示,Calcein-AM/PI及结晶紫检测的增殖能力顺序为PBS > NRs@Gox > NRs@Cur > NRs@Cur@Gox,其中NRs@Cur@Gox组细胞死亡率超过50%。凋亡分析(图4D)进一步验证了该趋势,Annexin V-FITC/PI流式检测显示NRs@Cur@Gox组细胞存活率仅为19.1%。广谱MTT检测结果表明,NRs@Cur@Gox对所有受试肿瘤细胞系均表现出显著的杀伤活性。
图4 NRs@Cur@Gox体外抗癌功效。(A)不同浓度NRs溶血分析;(B)Pan02细胞经不同NRs处理24 h与48 h后的活力;(C)结晶紫及Calcein-AM/PI染色示活(绿)死(红)细胞;(D)不同NRs诱导的凋亡流式分析,活细胞列于矩形框内;(E-F)CRT与HMGB1免疫荧光染色;(G-H)CRT流式定量与HMGB1 ELISA检测;(I)上清液ATP含量
(5)体外ICD效应、DC成熟和TAM极化
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CD)相关标志物检测(图4E–I)显示,NRs@Cur@Gox处理可诱导最强的CRT膜暴露红色荧光及最显著的HMGB1核-质易位与胞外释放;量化结果表明,其CRT绿色荧光强度高于NRs@Cur与NRs@Gox,且显著高于PBS组,培养上清中HMGB1含量亦最高。同时,NRs@Cur@Gox处理后ATP分泌量约为PBS组的2.1倍。免疫激活分析(图5A–B)显示,NRs@Cur@Gox可将CD80⁺CD86⁺MHC II⁺树突状细胞比例提升至最高水平。巨噬细胞极化实验(图5C–D)进一步表明,NRs@Cur@Gox组上清可使M1型(F4/80⁺CD86⁺)比例升至45.8±5.2%,而M2型(F4/80⁺CD206⁺)比例下降至3.05±1.5%。炎症因子检测(图5E–F)结果显示,NRs@Cur@Gox组IL-12α、TNF-α、iNOS及IL-6表达水平最高,IL-10最低,提示其在促进抗肿瘤免疫应答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图5 NRs@Cur@Gox体外免疫应答。(A)流式细胞术检测树突状细胞成熟;(B)对应荧光强度定量;(C)流式细胞术检测TAM极化;(D)对应荧光强度定量;(E)CD80与CD206免疫荧光图像;(F)RT-PCR定量M1-及M2-TAM相关炎症因子
(6)体内分布验证与ICD-免疫微环境重塑
体内分布成像(图6A–C)显示,NRs@DiD经静脉注射后在8 h时肿瘤部位荧光达到峰值,其强度约为游离DiD的1.92倍;即使在给药24 h后,离体肿瘤组织荧光仍高出1.71倍,提示其具备优异的肿瘤富集与滞留能力。免疫荧光结果进一步表明,NRs@Cur@Gox组肿瘤组织中GLUT1和MCT4表达最低,GPX4显著抑制,同时CRT膜暴露最强,HMGB1外排量最高。免疫激活分析(图6F)显示,肿瘤引流淋巴结中CD80⁺CD86⁺CD11c⁺成熟树突状细胞比例在NRs@Cur@Gox组达12.0±1.0%,为各组最高。免疫微环境重塑分析(图6G)进一步发现,NRs@Cur@Gox组CD8⁺T细胞浸润量较PBS组升高2.42倍,分别为NRs@Cur和NRs@Gox组的1.41倍和1.28倍;F4/80⁺CD206⁺ 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占比则降至PBS组的0.35倍、NRs@Cur组的0.51倍及NRs@Gox组的0.36倍,表明其在抑制免疫抑制性细胞、增强细胞毒性T细胞浸润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图6 NRs体内生物分布与免疫应答。(A)静脉注射NRs@DiD或游离DiD(2.5 mg DiD kg⁻¹)后不同时间Pan02荷瘤小鼠活体荧光成像;(B)对应肿瘤平均荧光强度;(C)24 h离体肿瘤及主要器官荧光成像;(D)24 h离体组织平均荧光强度;(E)实验流程及治疗计划示意图;(F)流式分析dLN CD80⁺CD86⁺细胞及脾CD4⁺、CD8⁺、F4/80⁺CD206⁺细胞;(G)对应流式定量
(7)体内抗肿瘤
体内抗肿瘤疗效评估(图7A–E)显示,小鼠分别于第1、4、7天静脉注射PBS、NRs@Cur、NRs@Gox或NRs@Cur@Gox(Cur剂量5 mg kg⁻¹)。在21 d观察期内,NRs@Cur与NRs@Gox单药组肿瘤体积均增长至约1000 mm³,而NRs@Cur@Gox组肿瘤生长完全停滞并出现轻度回缩,其终末肿瘤重量亦为最低(图7D)。组织学分析(图7F–G)表明,NRs@Cur@Gox组肿瘤组织TUNEL阳性细胞比例最高,H&E染色亦呈现最显著的凋亡与组织破坏。安全性评估(图7H–I)显示,各组小鼠体重曲线均平稳,主要脏器H&E形态学及血生化指标在NRs@Cur@Gox组与PBS对照间无显著差异,提示该联合体系具备优良的体内安全性。
图7 NRs@Cur@Gox体内抗肿瘤作用。(A)肿瘤诱导及治疗流程示意图;(B-C)21 d内Pan02肿瘤体积变化;(D)第21 d肿瘤重量;(E)第21 d离体肿瘤照片;(F)第21 d肿瘤TUNEL凋亡染色;(G)第21 d肿瘤及主要器官H&E染色;(H)21 d体重曲线;(I)21 d血清生化指标
(8)NRs@Cur@Gox 协同 aPD-L1 打破免疫抑制
协同免疫治疗效果评估(图8A–E)显示,在Pan02荷瘤小鼠模型中,NRs@Cur@Gox联合aPD-L1治疗可显著抑制肿瘤进展。PBS组小鼠肿瘤体积在第13天即增至约800 mm³,而联合治疗组肿瘤重量仅约0.25 g,且体重无显著变化。免疫微环境分析(图8F–I)进一步表明,联合治疗组在肿瘤及脾脏中均表现出最高比例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 CD3⁺CD8⁺)和辅助性T细胞(CD3⁺CD4⁺),同时Treg及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比例最低,提示该策略可有效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并缓解免疫抑制微环境。
图8 NRs@Cur@Gox联合aPD-L1体内协同抑瘤。(A)肿瘤诱导及治疗流程示意图;(B-C)13 d内Pan02肿瘤体积变化;(D)第13 d离体肿瘤照片;(E)第13 d肿瘤重量;(F-G)肿瘤与脾脏免疫细胞流式分析;(H-I)对应免疫细胞定量
NRs@Cur@Gox 是一种酸-ROS“与”逻辑门纳米反应器,在肿瘤微酸环境下被 H₂O₂触发,释放 Cur 抑制 GLUT1 并耗竭葡萄糖,同时阻断乳酸产生;乳酸下降经 AMPK-SREBP1-SCD1-LPO 轴诱导铁死亡并放大 ICD,减少 MCT4 介导的乳酸外排,驱动 TAM M2→M1 极化并激活 CD8⁺ T 细胞。该策略在 Pan02 小鼠模型中显著抑制肿瘤,为胰腺癌代谢重塑-饥饿-铁死亡-免疫联合治疗给予了新范式。
科研咨询+技术服务
|
医学实验服务
|
![]() |
k豆kdpay钱包生物 给予高品质的医疗产品和服务 |
联系k豆kdpay钱包 |
产品中心 |
扫码关注
关注公众号 扫码加客服
|